“哎呀呀,李姐这飞脚踢毽子正合适”
“小红,快接住”……
盛夏的季节 ,青海分公司室外篮球场周五健康日活动现场传来员工们此起彼伏的欢呼声。本部部门小刘看着活动现场李姐奔跑、跳跃的身影,思绪慢慢被拉回到了2002年的春天。
“哇,你看这边,这个山好美啊”“你快看那边,那座山更好看!”2002年3月5日,一辆绿色的吉普车载着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两名油二代小李和小刘行驶在柴达木盆地腹地——花土沟镇通往南翼山录井施工现场的崎岖小路上。
柴达木盆地地处青海省西北部,是一个被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等山脉环抱的封闭盆地,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也是海拔最高、自然条件最恶劣的高原型盆地。
20岁出头的两个姑娘正应接不暇的欣赏着道路两边沟壑纵横山川。对于在敦煌长大的孩子来说,即便早已在敦煌见惯了戈壁滩,但对于刚刚参加该工作,第一次奔赴工作岗位的年轻人来说,从敦煌出发顺着G315一路向西放眼全是荒无人烟的茫茫戈壁,从花土沟前往南翼山的道路上,崎岖的小路和车窗外不时闪过层层叠叠、沟壑纵横、形状各异的山峦和土丘,各种土丘造型变幻出不同的姿态,有的像乘风破浪的大型舰队,有的像沉静俯卧的狮群,有的又像亭台楼阁,争奇竞异,变化无穷,穿行其中,仿佛进入了沙漠艺术博物馆,千奇百怪的荒漠雅丹地貌,令人心旷神怡,惊叹大自然妙造天成的神奇之美。
“希望三天后你们俩还能说这里美。”听到两个姑娘一路上充满欣喜的欢呼,送她们上井的司机师傅悠悠的说着,后座上的两个姑娘相视抿嘴偷笑。
车辆在崎岖的山间土路上行驶了近四个小时终于来到了一个由三座板房围成的小院内,她们的目的地到了。在作业队上四位老师傅的帮助下,她们卸下行李,收拾好床铺。第一晚,两个姑娘躺在板房里各自的床铺上,满眼都是对未知世界的欣喜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但第二天,年轻的她们就在一望无际的盐碱地上开启了哭鼻子模式。这里没有清晨公园里清脆的鸟鸣,只有每天不知疲倦裹挟着石子沙砾的风;这里没有郁郁葱葱的充满活力的小草,只有脚下或尖利或平缓泛着白色的戈壁滩盐壳;这里没有校园里的欢声笑语,只有轰鸣的钻机声和师傅讲授工作技能的声音。四点对四点的倒班模式和远离亲人的种种不习惯充斥着两个姑娘的世界。
在戈壁的荒漠中敢舞蹈的只有风,在这里,除了傲娇的阳光和肆虐的风,一切情绪都会被蒸发的无影无踪。赶快逃离的想法时刻冲击着她们的思想和心理防线。但每当听到师傅和同事们一声声的关心话语、感受到一次次的无私帮助,每每想起这是父辈们为之奋斗了一生的战场,最终逃离的思想被从小耳濡目染的“铁人精神”“苦干实干”的石油精神击败了。她们很快调整好自己状态,听从指挥、尊敬师傅,虚心学习、认真工作,最终从地质工慢慢成长为两名优秀的地化操作员。每年出工之际,她们总是主动要求去最远的探井、迎接一次又一次各种挑战,她们自学更多的专业知识、优质高效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这样的工作一干就是十二年。
十二年里,两个姑娘也已嫁为人妇、生儿育女,在分公司的关怀下,2013年冬休后,她们被调回分公司敦煌厂区工作。
“刘姐,定量荧光标定时油样的稀释倍数怎么确定?”“李姐,地化仪做完碳质泥岩后被污染了,该怎么办?”虽然已经调离了原来的地化岗位,但她们的电话中时常传来新地化操作员寻求工作帮助的声音。为了帮助新员工更快更好的完成地化工作,她们俩将自己厚厚的几本学习笔记全部送给了新员工,得到了新员工的由衷感谢,真正展现了石油人传帮带的优良传统。
夏日的夜空繁星点点,白天的喧嚣落下帷幕,油城居民区还有些许灯光为晚归的人照亮回家的路,但分公司科研信息楼里李姐办公室的窗户仍泛着清冷的灯光。凌晨3时许,李姐接到一口井的测井解释任务,要求在3个小时内完成讨论材料撰写和上报,工作了一天的她仍紧张地忙碌着。这样的工作场景她自己都数不清有多少次了。
时过境迁,当初师傅们眼里的小刘也荣升成了新员工口中的“刘姐”。学习写作、摄影等各项新技能,不断提升自己达到新岗位要求成了她的新任务,积极完成分公司的各项工作也成了她的新目标。“虽然我现在不从事一线工作了,但无论现在干什么工作,都要尽职尽责,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思路清晰,高度专注,保证工作质量和效率。”这是她对自己的日常要求,也是她对徒弟说的最多的话。
小李和小刘的故事只是柴达木盆地上无数名录井女工的小小缩影,数十载以来,一代又一代录井女工在这片广袤的戈壁荒漠上辛勤付出,风沙吹白了她们的头发,吹皱了她们原本娇嫩的肌肤,但她们用自己实际行动将石油精神、敬业精神代代相传,用巾帼之志谱写出了新时代青海录井女工的青春华章。
(中油测井公司青海分公司 刘青涛)